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文明培育 >>文明培育 >> 给钢轨做“B超”
详细内容

给钢轨做“B超”

  ——记中铁十七局铺架分公司探伤工关改玉

  中铁十七局铺架分公司女职工关改玉长期从事探伤工作,需要背着十几斤重的精密仪器,逐一对钢轨焊接接头处进行质量检测,“揪”出病害。

  这种给钢轨做“B超”的工作,连男职工都会觉得辛苦,但关改玉一干就是近8年。

  “我不愿意坐办公室。年轻人一定要有拼搏奋斗精神,突破自我。”斯文秀气的关改玉向《工人日报》记者如此解释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。2009年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,原本进入公司项目部办公室工作,了解到公司急需探伤工后,她主动考取了探伤资格证书,成为中铁十七局首批获得国家资格认证的探伤工之一,打破了该行业多由男性职工垄断的惯例。

  平均每个工作日步行16公里

  近8年来,关改玉先后参与了海南东环、京沪高铁、汉宜铁路等多项国家、省重点铁路工程探伤作业,累计步行1700余公里,平均每个工作日步行16公里。

  作为工地里唯一的女同志,野外工作如厕很不方便。为此关改玉只能少喝水,实在渴得难耐就含上一口水润润嗓子,过后再吐掉。正如她自编的顺口溜说的那样:“守住两根轨,迈开一双腿,不敢多喝水,基本不张嘴。”

  关改玉在海南东环铁路进行探伤作业时,正处于夏季,被太阳暴晒的钢轨温度超过60摄氏度,一旦不小心碰到身体裸露处,就仿佛能听到皮肤被炙烤的声音。

  她作业时每天得背着十多斤重的仪器,长时间行走在钢轨间,眼睛被汗水蜇得火辣辣地疼。

  探伤时,为求准确,她经常需要跪在道砟、枕木上核对两到三遍,一跪就是20多分钟。一天下来,双腿酸软无力,膝盖常被磨破,肩膀也常被磨肿。

  京沪高铁施工时,关改玉要在高架线路上探伤作业,每天需要攀爬20多米的高架梯至少3趟。为了工作,她克服恐高症障碍,硬着头皮,一步一步往上挪。

  多年来,关改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和心理困难,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。

  练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

  钢轨接头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列车行车安全,每一次检测,每一个数据,都关系无数乘客的生命安全。

  “探伤是个精细活儿。”关改玉说,在探伤工作中,容不得一丝马虎。

  北方的冬季,寒风凛冽,由于担心戴手套作业会影响对探头感知的灵敏度,她索性摘掉手套,用大拇指和食指拿着探头,一遍遍地检测钢轨焊接处,结果双手被刮割出一道道血口子。

  在不断刻苦钻研探伤技术,改进工作方法的过程中,关改玉练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经她检测的8000多个焊头,准确率都在95%以上。她先后总结出“心里稳、移动慢、坚持看”工作法,“看关键、看重点、看本质”工作要领和“一看波形显示、二看探头位置、三看轨道状态”等工作技巧,有效避免了误判漏检的发生。

  关改玉身上有一股倔劲儿,认准的事就干到底。特殊职业也让关改玉养成爱“较真”的脾气,而正是一次次“较真”,保证了钢轨接头焊接质量。

  一次夜间工作中,一个焊头被检测出伤损,她立即找到工班长要求重新焊接。虽然工班长对此显得很不耐烦,但她坚决要求整改,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,最终完成了对焊缝的重新焊接。

  职责与使命

  关改玉获得了中铁十七局授予的“十七局工匠”荣誉称号。中铁十七局铺架分公司还成立了以关改玉为带头人的“铺架工匠孵化室”,该孵化室已申报国家专利6项,形成5项合理化建议,创造经济价值420余万元。

  关改玉还牵头成立了国内高铁建设中首个由焊接、打磨、正火3个不同焊轨工序组成的课题组。由她主笔的《探伤伤损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》经中铁十七局鉴定,已经在该集团得到广泛应用推广。

  2016年下半年,关改玉当选中铁十七局铺架分公司工会副主席。她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“我长期生活、工作在基层,一定要竭尽全力履行职责,关注一线职工最关心、最迫切的问题。”

  她不仅积极参与工会“知心大姐”服务站组建活动,还深入职工中间,了解职工所思所想,将职工关心的大事小情记了厚厚一本。她积极征集职工提案,利用参加集团公司、中国铁建职代会的机会,传递来自基层职工的声音。(刘建林)


地址:忻州市忻府区长征西街6号   邮政编码:034000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