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文明培育 >>文明培育 >> “火眼金睛”找矿人
详细内容

“火眼金睛”找矿人

 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境内探明一巨型钼矿床的消息,发布后引来多方关注。虽然正式发布这个消息的时间,距首个钻孔发现钼矿已经过去近3年,但人们仍然以激动的心情迎接这个“新生儿”。

  经过论证,金寨县沙坪沟地区探明的钼矿储量超220万吨,达世界第二、亚洲第一。此前,这一地区曾经历过数代地质人的考察而无果而终,在业界甚至形成了“大别山东部无大矿”的判断。

  作为勘探沙坪沟钼矿项目的主要承担者,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。其中,有一个人居功至伟,他就是313地质队高级工程师张怀东。

  

  张怀东在金寨沙坪沟矿区观察岩矿标本 。

  挖掘“矿毛毛”中的线索

  要把深埋在地下的矿藏找出来,需要科学精确的仪器设备,更需要地质找矿人有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

  在313地质队,张怀东就是这样一个具有“火眼金睛”的人。

  2007年5月,313地质队承担了安徽省地矿局正式下达的“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普查”项目。

  “这里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。”张怀东告诉《工人日报》记者,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,他的前辈们曾4次进入该地找矿,均未取得突破,其难度之大在地质勘探界是出了名的。

  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。考虑到张怀东刚刚在一个勘探项目里取得过重大突破,313地质队经研究决定,由他出任项目负责人。

  此前,张怀东曾经在沙坪沟外围地区做过两轮地质勘察,对这一带地质地貌情况已经非常熟悉。沙坪沟地区一直吸引着地质找矿人的注意,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普遍存在铅锌异常现象,不过多年来这一地区始终没有发现具备开采价值的大矿。地质人甚至用“到处是星星,看不见月亮”来形容当时的窘境。

  能否实现“金丝吊葫芦”,从“矿毛毛”的线索里找出一个大矿来?整个313地质队都对此十分渴望。

  接到任务后,张怀东和项目组的同事们翻开上世纪一本本纸页泛黄的地质资料,在前辈们留下的字里行间苦苦寻觅,反复分析、研究。同时,他根据自己10多年来在大别山区工作收集的各种材料加以系统总结。

  “对于钼矿的认识,以前我也只是在教科书中略知皮毛,为了增加感性认识,我与省局专家们一起多次远赴国内著名的钼矿产地实地考察。”通过与国内同类矿床进行对比,张怀东坚定地认为,金寨沙坪沟地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条件。

  改写“大别山东部无大矿”历史

  钻探之前,张怀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把传统的钼矿含钼量标准降低10个百分点,从万分之三降低到万分之零点三。

  “按照新的标准来分析,这个地区的钼异常一下子就明显多了。”313地质队副队长、总工程师王波华认为,张怀东当时这个创新对下一步的钻探十分重要。

  事实上,在2008年9月初,当钻机已钻到500米深度仍未见矿时,指挥部有人提出质疑。“打还是不打?是不是这里成矿条件先天不足?”大家在煎熬中坚持了一个星期,包括张怀东在内,大家心里都没有底。

  钻机继续深探,张怀东的眼睛紧盯着每一寸从500多米地下取出来的岩心。决定降低钼含量标准后,也就意味着肉眼发现岩心上的钼金属将会非常困难。鳞片状的只有零点零几毫米的钼夹在取样的岩心之间,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忽略过去。

  钻孔最终定格在地下512.16米深处,亮晶晶的鳞片状的钼被发现了。首孔即见到近700米厚的工业钼矿体,之后的4个钻孔又孔孔见矿。

  这一重大找矿突破,一下子改写了“大别山东部无大矿”的历史。

  沙坪沟钼矿,并不是张怀东第一次突破常规探出的宝藏。

  2006年,313地质队成功申请到国家找矿项目“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深部资源勘查”。滁州铜矿是1975年投入开采的老矿山,历经30年的开采,资源濒临枯竭,面临闭坑,急需寻找深部接替资源。

  那是张怀东第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地质找矿工作。面对巨大精神压力和复杂地质情况,在专家的指导下,项目组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勘查,利用新成矿规律和物探成果,确定以矿山底部接触带为主攻方向,寻找隐伏主体矿。

  经过3年不懈努力,项目组在老矿山500米以下发现了新的金铜矿体。新增铜约10万吨、金9吨的矿藏,让这个老矿山获得了新生。

  “仅有勇气是不够的”

  “向未知的世界探索宝藏,仅有勇气肯定是不够的。”安徽省地质工会主席王宁川有过多年地质工作经历,他认为张怀东每一次突破常规,都是对传统找矿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完善。“找矿的过程曲折复杂,其本身就是一个理念不断更新,理论不断被验证的过程。”

  幸运的是,张怀东的突破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有人认为张怀东的突破和成功是他运气好,王宁川说,运气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礼物。

  1992年从地质学校毕业时,整个地勘行业都不景气,工作苦不说,待遇还很低。当周围很多同事都谋划跳槽时,张怀东在大山里几乎什么活儿都干。他做编录时守钻机、看水泵,做物探时跑极、搞测量。

  “现在回想起来,正是因为当年的坚守和沉淀,才让我有了今天敢于突破陈规、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信心。”张怀东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。

  对此,313地质队总工程师王波华同样深有感触:“张怀东最大的优势是,他对地质勘探的各方面知识都非常精通,就像一个‘全科医生’。”

  在王波华看来,地质找矿是一个“多兵种联合作战”的过程,只有像张怀东那样“熟悉各个兵种,熟悉各种武器的人”,才能“超越常规、出其不意地战胜敌人”。(陈华)


地址:忻州市忻府区长征西街6号   邮政编码:034000

seo seo